

《融安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經融安縣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縣人民政府于9月15日正式發布實施。
一、《規劃綱要》編制背景
融安縣“十三五”時期,經濟增速穩步上升,綜合實力持續增強,脫貧攻堅全面摘帽,生態產業集聚發展,社會事業穩步提升,文化旅游業加快發展,生態建設成效顯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同時,也面臨著一些困難和挑戰:全球經濟格局面臨深刻調整,全球經濟環境不樂觀;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走出去”面臨更大挑戰;國內經濟增速減緩,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壓力增大;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仍然滯后,基礎設施需要進一步夯實,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任重道遠。但是,從政策趨勢上看,中央提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大力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融安發展面臨著西部大開發、石漠化治理、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等多項政策實施,這必將帶來新一輪政策、市場、開放、生態建設和區域合作機遇。從基礎支撐看,在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全面解決農村用電、道路、飲水、住房以及產業等短板,廣西“五網”建設三年大會戰的重大部署,為加快融安綠色崛起奠定了硬性基礎。融安縣資源得天獨厚,更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因此,必須充分認識、準確把握新的發展形勢,緊密結合融安實際,科學編制好“十四五”發展規劃。
二、《規劃綱要》編制依據和過程
《規劃綱要》以自治區第十一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擴大)會議精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統攬全局,以《中共融安縣委員會關于制定融安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為基本遵循,將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推動高質量發展這些新理念、新要求貫穿于謀劃和推動“十四五”發展的全過程,轉化為生動豐富的融安實踐。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現已正式印發實施。在規劃編制過程中,廣泛聽取各鄉鎮各部門、民主黨派和工商聯、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專家學者的意見和建議,還開展了網上建言獻策活動,征集廣大網民的意見,并積極與自治區、柳州市“十四五”規劃進行銜接。主要闡明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發展奮斗目標、主要任務和重大舉措,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長時間指導融安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是融安人民共同的行動綱領,是指導融安各專項規劃和年度計劃編制的重要依據。《規劃綱要》的編制過程是全縣上下廣泛參與、凝聚智慧、達成共識的過程。
三、《規劃綱要》框架結構
《規劃綱要》在布局上,基本遵循了國家、自治區和柳州市框架結構,主體部分分為三大板塊,共14章,52節,9個專欄,5萬余字,規劃期2021至2025年。
第一板塊(第一至三章節):總結了融安縣“十三五”時期的發展成就,總結成績和經驗,分析了國內外發展環境,以及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描繪了“十四五”時期發展藍圖,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定位、發展目標、2035年的遠景目標、發展戰略措施。
明確了發展定位:柳州市域次中心城市、“幸福一生”縣城。
明確了發展目標:提出了“十四五”時期融安縣主要發展預期性和約束性指標,指標體系分為經濟發展、創新驅動、民生福祉、生態文明共四類共23項指標,其中預期性指標12個,約束性指標11個。力爭通過五年時間的努力,全縣經濟規模進一步擴大,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民生福祉進一步提高,城鎮化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社會文明程度進一步提升,現代社會治理能力進一步加強,到2035年,融安縣將與全國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明確了2035年遠景目標:融安建設成為柳州市域次中心城市,全面實現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創新驅動能力獲得新提升,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治理能效得到新提升的目標。
明確了戰略舉措:強化開放引領,突出創新驅動,加快綠色發展,推動產業振興、鄉村振興、科教振興。
第二板塊(第四至十三章):分別提出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個方面的重點工作。其中,第四章優化發展布局,建設柳州市域次中心;第五章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第六章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和工業富縣戰略,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第七章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構筑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第八章全面深化改革,構建新發展格局;第九章繁榮發展文化事業,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第十章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第十一章推動綠色發展,彰顯“桔鄉融安”新形象;第十二章增強防災減災和應急能力水平;第十三章提高社會治理水平,加強風險防范能力。設置了9個項目專欄,進一步強化項目投資對“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
第三板塊(第十四章):規劃實施保障部分。包括全面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建立健全保障機制、強化多規融合發展、加強國土空間管控,主抓重大項目建設等內容。
來源:融安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發布日期:2021-09-15 17:00
《融安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經融安縣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縣人民政府于9月15日正式發布實施。
一、《規劃綱要》編制背景
融安縣“十三五”時期,經濟增速穩步上升,綜合實力持續增強,脫貧攻堅全面摘帽,生態產業集聚發展,社會事業穩步提升,文化旅游業加快發展,生態建設成效顯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同時,也面臨著一些困難和挑戰:全球經濟格局面臨深刻調整,全球經濟環境不樂觀;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走出去”面臨更大挑戰;國內經濟增速減緩,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壓力增大;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仍然滯后,基礎設施需要進一步夯實,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任重道遠。但是,從政策趨勢上看,中央提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大力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融安發展面臨著西部大開發、石漠化治理、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等多項政策實施,這必將帶來新一輪政策、市場、開放、生態建設和區域合作機遇。從基礎支撐看,在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全面解決農村用電、道路、飲水、住房以及產業等短板,廣西“五網”建設三年大會戰的重大部署,為加快融安綠色崛起奠定了硬性基礎。融安縣資源得天獨厚,更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因此,必須充分認識、準確把握新的發展形勢,緊密結合融安實際,科學編制好“十四五”發展規劃。
二、《規劃綱要》編制依據和過程
《規劃綱要》以自治區第十一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擴大)會議精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統攬全局,以《中共融安縣委員會關于制定融安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為基本遵循,將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推動高質量發展這些新理念、新要求貫穿于謀劃和推動“十四五”發展的全過程,轉化為生動豐富的融安實踐。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現已正式印發實施。在規劃編制過程中,廣泛聽取各鄉鎮各部門、民主黨派和工商聯、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專家學者的意見和建議,還開展了網上建言獻策活動,征集廣大網民的意見,并積極與自治區、柳州市“十四五”規劃進行銜接。主要闡明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發展奮斗目標、主要任務和重大舉措,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長時間指導融安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是融安人民共同的行動綱領,是指導融安各專項規劃和年度計劃編制的重要依據。《規劃綱要》的編制過程是全縣上下廣泛參與、凝聚智慧、達成共識的過程。
三、《規劃綱要》框架結構
《規劃綱要》在布局上,基本遵循了國家、自治區和柳州市框架結構,主體部分分為三大板塊,共14章,52節,9個專欄,5萬余字,規劃期2021至2025年。
第一板塊(第一至三章節):總結了融安縣“十三五”時期的發展成就,總結成績和經驗,分析了國內外發展環境,以及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描繪了“十四五”時期發展藍圖,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定位、發展目標、2035年的遠景目標、發展戰略措施。
明確了發展定位:柳州市域次中心城市、“幸福一生”縣城。
明確了發展目標:提出了“十四五”時期融安縣主要發展預期性和約束性指標,指標體系分為經濟發展、創新驅動、民生福祉、生態文明共四類共23項指標,其中預期性指標12個,約束性指標11個。力爭通過五年時間的努力,全縣經濟規模進一步擴大,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民生福祉進一步提高,城鎮化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社會文明程度進一步提升,現代社會治理能力進一步加強,到2035年,融安縣將與全國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明確了2035年遠景目標:融安建設成為柳州市域次中心城市,全面實現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創新驅動能力獲得新提升,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治理能效得到新提升的目標。
明確了戰略舉措:強化開放引領,突出創新驅動,加快綠色發展,推動產業振興、鄉村振興、科教振興。
第二板塊(第四至十三章):分別提出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個方面的重點工作。其中,第四章優化發展布局,建設柳州市域次中心;第五章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第六章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和工業富縣戰略,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第七章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構筑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第八章全面深化改革,構建新發展格局;第九章繁榮發展文化事業,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第十章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第十一章推動綠色發展,彰顯“桔鄉融安”新形象;第十二章增強防災減災和應急能力水平;第十三章提高社會治理水平,加強風險防范能力。設置了9個項目專欄,進一步強化項目投資對“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
第三板塊(第十四章):規劃實施保障部分。包括全面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建立健全保障機制、強化多規融合發展、加強國土空間管控,主抓重大項目建設等內容。